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龙泉校区: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岗头村627号 杨林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滇ICP备100011043号
电话:0871-65843058
探访非遗,传承之约
今天我们即将开启探访非遗第二站
“云南省滇剧院”
沉浸式观赏,品读滇剧韵味
滇剧是什么
戏曲剧种都有着共性,也有着差异。一方水土养一方戏,云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滇剧的特色。方言和音乐声腔是地方剧种最明显的差异、标志。滇剧以昆明官话为通用语言,音乐声腔有丝弦、胡琴、襄阳三大类。
滇剧的表演着重以唱功作为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讲究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感染观众,打动人心。做功与唱、念密切结合,无论是眼神、手势、身段动作都讲究符合戏情戏理,掌握火候,分寸得当。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滇剧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滇剧的传承
云南省滇剧院是示范性、代表性艺术表演团体。1951年10月在原西南大戏院旧址成立了云南民实验滇剧团,滇剧表演艺术家栗成之任团长。1953年更名为云南省滇剧团,1960年扩建为云南省滇剧院。
1952年至1959年,滇剧表演艺术家彭国珍、碧金玉、万象贞、周惠侬、戚少斌等多次赴北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李先念等的亲切接见。
优秀传统戏《闯宫》《送京娘》《牛皋扯旨》《打瓜招亲》《鼓滚刘封》《借亲配》等,博得了首都戏曲界专家和观众的赞誉。《借亲配》于195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在全国广为放映。
自2012年以来,先后组团赴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受到了欢迎和赞扬。
探访非遗小队
有幸得以观看了著名滇剧《烂柯山下》
接下来跟随小编的镜头,一起走进台前幕后吧!
滇剧《烂柯山下》
滇剧《烂柯山下》是一部极具魅力的作品。该剧改编自传统故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朱买臣与崔巧凤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演员们凭借精湛的演技,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舞台布景精美,音乐悠扬动人,充分展现了滇剧的独特魅力。观众在欣赏演出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个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世界,深刻感悟到人生的起伏与无奈。这部作品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滇剧《烂柯山下》表演开始前,大家都在紧张有序的准备着。化妆间里,演员们对着镜子精心上妆,眉眼间色彩渐显,每一笔都融入对角色的理解。他们或默背台词,嘴唇微动,将语句烂熟于心。各种精美的道具也都整理完毕,服装师忙碌地穿梭其中,为演员整理戏服,抚平褶皱,让华丽服饰在灯光下闪耀。
滇剧《烂柯山下》的演出现场,帷幕缓缓升起,灯光洒落在舞台上,营造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氛围。
演员们一登场,便仿佛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古老的时代。朱买臣身着一袭旧长袍,头戴方巾,清瘦的面容上满是坚毅与执着,却又难掩不得志的落寞。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饱含着复杂的情感,让人为之动容。崔巧凤则妆容秀丽,服饰虽不华丽却整洁大方。她的眼神灵动,时而羞涩,时而哀怨,将角色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各位演员们以其精致的表现力,为剧情增添了更多的真实感。他们仿佛是从历史的画卷中走出的人物,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个微妙的动作,都经过精心雕琢。
在现场观看《烂柯山下》的滇剧表演时,大家都被剧中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角色深深吸引。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舞台上的每一个剧目,眼神中捕捉着这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剧后同学们纷纷感叹,原来传统文化可以如此鲜活生动,如此震撼人心。这次观演经历,激发了同学们对滇剧的浓厚兴趣,他们期待着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精彩预告!!
为带领大家更好的了解滇剧等传统文化,“滇腔戏韵进校园 传统文化有传承”暨“非遗进校园”文化演出活动将于11月12日(周二)下午15:30正式开始,地点在杨林校区生活广场(一食堂门口),届时滇剧院的老师们会来到现场为大家表演丰富的剧目,大家记得来现场观看喔~
一桌二椅一生一旦一丑
唱尽人间欢喜世间冷暖
感受滇剧的民族韵味
品味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探访非遗,下一站继续
?未经允许,演出图片和视频不得擅自随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