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龙泉校区: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岗头村627号 杨林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滇ICP备100011043号
电话:0871-65843058
2024年7月10日至16日,由昆明文理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同心同语”推普实践团一行45人前往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开展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田野之声:深度调研感悟乡村振兴新篇章
实践团成员在小勐统镇各个自然村的商户、农户中走访调研,针对调查对象年龄跨度大、知识水平差异大的实际,采用一对一对话问答的形式,完成了204份问卷的填写。通过问卷结合访谈的方式,团队成员深入乡村了解小勐统当地的各个年龄层、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村民对使用普通话的熟练程度、推广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听取当地村民的需求和声音。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走进梅子箐茶山、合作社,走访小勐统村养殖户,深入辣椒基地、小龙虾养殖基地实地考察,了解感受边疆地区乡村振兴的新成就。
乡音变普语:普通话搭起乡村振兴新桥梁
在小勐统镇中心完小,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同学们发挥专业所长,为当地小朋友带来了集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主题推普课堂。团队成员从汉字的起笔、结构、笔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孩子们自信、大胆的投入课堂。同时,也结合当地普通话使用过程中的易错、易混淆的发音,通过普通话纠音、绕口令、诗词经典诵读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于普通话、书法汉字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书可同文,语能同音,人方会同心”,孩子们在课堂中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也是他们对于广博知识、广阔未来的渴望。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宣传活动对于树立孩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有较好的引导作用。7月14日,10余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再次主动加入到在村委会活动室开展的“趣味推普课堂”和“三笔字教学”活动,并积极加入到志愿者团队中,一同拍摄录制普通话宣传推广视频。期间,团队成员集思广益,与当地少数民族村民、儿童合作,创作“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的推广宣传视频,在调研和视频制作过程中,增进了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少数民族的交流,营造了良好的普通话教学氛围。
实践团为小勐统镇捐赠600册图书,所捐赠图书包含绘本、经典名著、汉字书法练习册等,为永德县小勐统镇的推普工作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实劲”。
乡村焕新颜:墙绘艺术助力乡村推普新风貌
7月12日至15日,实践团成员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在小勐统中学完成了具有当地风貌特色的主题文化墙绘和推普宣传标语。小勐统镇连绵不断的阴雨天并未阻碍团队成员的创作积极性,视觉传达设计、小学教育等专业的志愿者将当地特色产业、民族文化、推普教育等元素融为一体,以墙体为画布进行设计、创作。主题鲜明的墙绘作品为推动当地乡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普通话宣传深入乡间,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
乡村新风潮:新媒体培训搭建乡村振兴新平台
基于实践团成员在当地调研实践的结果,实践团结合当地的主要农产品销售困境和商户需求,为当地组织开展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携手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培训讲座。实践团成员以普通话为媒介,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方式,为当地商农户讲解了如何使用相机、手机等设备摄影摄像,如何进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直播、宣传等内容,希望能借新媒体尝试开辟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量,提升当地农产品经济收入。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边疆地区的推广宣传工作,道阻且长。我校“同心同语”推普实践团将持续深入到乡间,深入祖国的边疆,深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为乡村振兴赋能,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