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龙泉校区: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岗头村627号 杨林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滇ICP备100011043号
电话:0871-65843058
2024年7月12日至16日,昆明文理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实践团40人前往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亚练乡塔驮村开展2024年“志愿下乡青春行,凝心助力乡村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探:塔驮茶韵,感悟乡村振兴
为了更好地了解亚练乡的发展,7月13日上午,实践团来到亚练乡人民政府,在这里举行了“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政府工作人员张菊老师对实践志愿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在乡政府活动室,双方召开座谈会,张菊老师向师生介绍了亚练乡的基本情况、产业、教育等方面。实践志愿团就前期准备的访谈问题进行了提问,虚心请教。
亚练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就是“茶”,实践团通过“品、看、探”三个过程充分了解亚练乡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品茶”,志愿者们通过味蕾与茶香的碰撞,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要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看茶”,在乡政府干部和村支书的带领下,实践团一起走访古茶园,近距离接触茶树,村支书给大家讲述每颗茶树的年龄和身份,深切感受到村民对茶树的用心。“探茶”,实践团成员一行来到永德县茗仁韵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的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和互动,还参观了茶厂的制作车间,了解茶叶的粗加工和精加工基本流程,这些过程使志愿者们充分体验到乡村振兴的意义。
造:教育桥梁,传承文化知识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落实“双减”政策,丰富乡村小学课余生活,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实践团在塔驮完小开展“团团陪伴,助力双减”专项实践活动。向亚练乡塔驮完小捐赠书籍,志愿者们根据专业所长,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包括《模拟人生》主题班会、《小小手指画》和制作笔筒手工课等,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此外,教育组的志愿者向塔驮完小的杨校长了解学生学习、家校合作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情况。志愿者也通过进村走访,了解当地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的生活情况,以及对“双减”政策熟悉情况,为他们开展“双减”政策的普及和宣传,切实提高村民们对“双减”政策的认识。
促:民族团结,铸民族一家亲
志愿者们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解密当地彝族支系俐侎人特色服饰文化的深度之旅。俐侎人是永德县一个神秘古老的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承着古老的服饰制作工艺,他们的服饰都是自己织布、染色、缝制而成,颜色以黑色为主,古朴单一。志愿者们了解服饰文化,体验试穿,切身感受文化的魅力和俐侎人的热情。
手牵手维护民族团结,心连心共建和谐亚练。昆明文理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实践团在塔驮完小举行了“民族一家亲,共促大团结”的文艺晚会,喜好打歌和善于唱歌的俐侎人,在晚会中带着志愿者们一起载歌载舞,共同体验当地打跳文化。通过这次体验,志愿者们将继续携手同行,再启新篇,继续挥洒青春的热血。
传: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脉
为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励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强化使命担当,开展了基础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与永德县塔驮村联合共建主题党日活动。邀请了当地老党员李金华、黄国富同志为我们分享基层工作的经历,李金华同志以党建工作为主题,介绍了当地党建工作的开展与取得的成果;黄国富同志从党员的身份出发,向我们讲述如何为塔驮村的发展作出贡献,面对不同的困境如何发挥党员的优势。乡政府党支部组织委员张菊同志为同学们解答当地党建问题,并详细介绍在党的带领下,党员如何发挥“领头羊”作用。最后,党员学生主要从向老党员学习、探寻教育与乡村发展的融合之路、乡村振兴与劳动教育的联系三个方面分享了学习的感受。此次的主题党日活动是特殊且有意义的,是红色基因传承的一种独特方式。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学院学生研习的有效载体,也是青年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更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服务社会的最好平台。今后,学校将持续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理论宣讲、文化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等内容,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 ,把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服务基层,深刻感受时代巨变,进一步坚定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