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龙泉校区: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岗头村627号 杨林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滇ICP备100011043号
电话:0871-65843000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言委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方案》的总体要求,做好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昆明文理学院于7月10-14日积极组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开展活动。
Day1烛照民族复兴路 续写历史新篇章
7月10日, 我们到达元谋人博物馆,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人类文化展示馆之一,蕴含着许多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共享的文化元素。馆内以元谋地区出土的古人类、古生物化石和其他文物标本为主线,生动展示我国人类起源、演化的珍贵实物资料。携手走进元谋人博物馆,我们追寻历史足迹,重走人类文明历程,感受文物承载着的民族厚度;探索凝结着无数代人的文明和创造;领悟生命起源的真谛;感悟人类社会进程的光辉创造。通过图像化、声像化多渠道展示,从现代技术还原的元谋古猿和元谋人生产生活场景中了解文物背后元谋人及其文化故事,感受历史上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坚定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Day2燃一盏爱的明灯 做永不灭的微火
7月11日,志愿者们到达江边小学。元谋县江边小学是位于金沙江畔的一所山区寄宿制小学(包括校内一所幼儿园),全校师生共计500余人,全校学生有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在学校未统一集中办学之前,当地乡镇上的通用语言以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为主。
在江边小学,我们进行实地参观及课堂观摩学习,捐赠了适龄的名著典籍、文学作品等课外读物,结合我院专业优势及江边小学课堂教学实际,开展“上好一堂课”的实践活动。志愿者们根据专业特点,发挥所长,秉承寓学于乐教育理念,结合普通话绕口令、诗词朗诵为二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趣味普通话推广课”,讲述诗歌《会长大的鞋子》,绘本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等内容,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
在这里,每一位老师都爱生爱校,用实际行动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与担当。这些倾尽全力扎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且默默付出、点燃灯火的人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志愿者们的帮助给江边小学的教育之路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传递着知识和爱的微火,只要永不熄灭,便会簇成星火,越来越亮。
Day3走进桃李新华乡 同绘乡村振兴篇
7月12日,走进新华乡。志愿者们为元谋县新华乡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捐赠600册图书和学习用具,并协助幼儿园老师清理校园卫生,为幼儿园环创绘墙,给校园环境增添一抹新绿。
志愿者们积极开展新华乡乡村文化宣传墙绘工作,分小组参与校园环创、街道文化墙、乡镇普通话推广、实践调研团队等活动。
Day4深挖劳动实践 锻造时代新人
7月13日,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劳动体验。“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的专业合作社,“新华桃李”品牌,一万多亩的桃李种植,逐步拓宽了农民致富的路子。恰逢丰收的季节,乘着实践育人的理念,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志愿者们主动参与到桃李采摘劳动中,以体力劳动为主,安全适度地强化实践体验,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志愿者团队还在新平村委会开展了“同讲普通话 同走振兴路”主题晚会。晚会以丰富多彩的舞蹈、歌曲、诗歌朗诵等形式展开,与老乡们的“绕口令”互动将晚会推至高潮,小朋友们跃跃欲试的游戏互动为观众们带来阵阵欢乐,在喜悦中大家共唱《我和我的祖国》,为晚会画上圆满句号。
Day5学绚丽彝绣文化 绘灿烂民族魂魄
7月14日,志愿者们在羊街学习彝绣文化。彝绣流传于我国西南彝族地区,其作为历史长河中传承先辈文化的一种形式,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彝绣不仅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图案秀丽,在2008年6月7日,还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元谋县羊街镇彝绣文化是本土文化传承的主要特色之一,该地区通过彝绣协会培养1000多位彝绣文化人才,并结合实际将民族文化运用在学校劳动实践和乡村文化建设中。
本次“三下乡”活动旨在引导学院师生深入乡村,聚焦少数民族学前儿童、中小学生、青壮年劳动力等人群,鼓励更多学生们为加大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出一份力,借青年力量,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推普攻坚行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