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文理学院版权所有
龙泉校区: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岗头村627号 杨林校区: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滇ICP备100011043号
电话:0871-65843000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我想,她们做到了。
半路出家转行,架起专业与实践的桥梁;深耕学院,与学生亦师亦友;学霸老师,7年发表23篇论文;传承音乐,唱响云南声音......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老师们,不仅仅只是教学,还给学生创造机会和平台,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天赋,发掘自己的潜能。
她们为学生准备好一扇扇通往未来无限可能的大门,让学生自己去敲开。
李艳
半路出家转行 架起专业与实践的桥梁
“李老师不怕麻烦。她指导我实习实践的时候,为了帮我确定方向和重点,写了满满一张A4纸的建议。”学生口中的李老师,是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李艳,云南省师德标兵。
“刚进大学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做老师的先画上几笔,帮他们做个规划,大学4年会顺利很多。”李艳的从业经历有些特殊,1994-2004年她在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工作,其中2002年至2004年任昆明园西路支行副行长,之后她突然改变了轨道,2004年进入高校工作,2010年评为副教授,现任文理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处长、通识教育教学部主任。
在当前就业 形势严峻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应用型能力成为重大问题。“真诚服务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是李艳入职以来一直坚守的工作理念,她充分发挥一线深厚实践经验,和专业学术骨干作用,成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理学院能力核心嵌入社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挂钩,引导、整合一切有利于培育学生素养的资源,积极促成学院与大型国企、本地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实践教学。
采访中,很多学生都提到,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学生实习环节有点特别,不像常规的大学只需要实习几周,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院和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发课程,例如现在工商管理学院的多个专业,学生会到相关的企业进行深度实习, 确定一个常规岗位,学生要扎扎实实实习半年时间,期间还会同步接受理论加实践的课程教学, 包括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在李艳看来,此举收效很好,学生变化很大。“通过这种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学生们深受触动,充分意识到自己无论是专业还是经验上的的不足,回到学院会主动的自己补足短板,就业企业非常愿意接收。”
此刻,她还在努力推动教学体系构建,希望教育回归本质,传递科学与人文的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完全的人格,领悟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人物语录:以此为生,精于此道
易琳
深耕学院13载 与学生亦师亦友
“以此为生,精于此道”,从来到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任教伊始,易琳便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间。13年,用爱灌溉,用心耕耘,之于学生,她是老师,是朋友,是姐姐,而她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荣誉——“云南省师德标兵”。
为学生营造无微不至的“大家庭”环境,是易琳所在意的,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也同样重要。“我们有语言优势,实践优势。”易琳说,在她所任课的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们的专业课程与语言课程紧密联系,“如果你感兴趣,可以选择去泰国游学,而在此之前,你已经在国内学习了泰语,具备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国外的学习经历则让你对知识构架有更多样的见解。”
“实习基地、实训课程......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们从未停止努力。”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有着广阔的平台,他们敢于申辩,敢于创新,敢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定义产品、设计渠道、定制价格、细化销售...忙碌地准备着新产品发布会;岗位设置、视觉设计、公司挂牌...用心地经营着企业,这些不过是他们大学四年实践模拟的几帧缩影。
在这里,学生们获知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多是塑造综合能力和辩证思维,未来,他们可能进入各行各业,而这基于学院给予他们的那颗不受束缚、独立强大的内心。
人物语录:你若认真笃行,我便悉心相随
马招丽
七年发表论文23篇,学霸老师科研硕果累累
理科生不善言辞,但写起定理公式,就停不下来,这是许多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师马招丽的第一印象。七年,她在学术上收获了不错的成绩,发表论文23篇,其中13篇纳入核心期刊,被学生们称作“学霸老师”。
“我希望,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搭建成一个框架,随着学习、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将框架填充,他们会发现,许多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在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马招丽负责的是数学教学,这是她学术经验的总结,也是她秉承的授业理念。
在她看来,数学是一种思维,一旦掌握,受益匪浅。“数学和计算机、数学和中文...这些科目虽然看起来毫无关系,实则关联密切,学院希望通过数学课程的广泛开设,让学生的思维更严谨,能力更宽泛。”马招丽举例,无论以后从事何种职业,对工作成果展示不能单靠“好”“优秀”等感性词汇,数据分析、量化分析才显得更具说服力,这便是数学的简单实际应用。
“与做研究类似,要学好一门课程,勤看勤练是必不可少的”,马招丽在教学中,一般是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静下心阅读理论和练习习题,思考或质疑,最终真正理解内容,解决问题。
在这里,学习数学似乎成了一种乐学氛围,不但是技能的掌握,更是逻辑思维的锻造。
人物语录:静心潜行,不忘初心
舒丽萍
传承民族音乐 唱响云南声音
云南省第十届青年演员比赛声乐类冠军、云南省第四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银奖,第八届及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云南省选拔赛民族唱法金奖、全国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大赛铜奖;首唱和拍摄共青团云南省委推出青年励志 歌曲《云南青年志在四方》、多次参加云南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省文化厅等部门主办、云南省电视台承办的各类大型晚会,出版《就在你心间》—舒丽萍原创歌曲演唱专辑等.....
在音乐之路上,舒丽萍收获了无数荣誉。然而,最让她引以为傲的并不是自己在舞台上的风采,而是学院里喜爱音乐、热爱音乐的学生们。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多元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多姿的民族音乐,它们迫切地需要被传承、传播。”参加比赛、登台演出、演唱原创作品是为了让自己始终在声乐演唱的一线收获,而后为教学一线添砖加瓦。工作多年、本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她不断收获着教学上的喜悦。她的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均获佳绩。如:2012级学生洛桑加央在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高校工委主办的第四届云南“高校好声音”大赛中荣获“校园十佳歌手”荣誉称号;09级学生詹罗兰参加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新国际声乐大赛荣获一等奖等等...
舒丽萍希望把极具云南特色的民族音乐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让教学内容更具特色,也让学生们的演唱体系愈加丰富,为学生们创造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我们希望形成一套云南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包括理论、唱腔等,让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和掌握,最终形成自己对云南民族音乐的独特理解。”
在这里,教会学生的不只是如何唱歌和表演,而是培养他们关于文化的见解、关于民族元素的思考,带着对故土的好奇和依恋,用心去表达艺术。